最近,連北方的天兒也逐漸熱起來了,街邊美食攤位冒起熱氣,夜晚的風將美食街各家攤位的香氣吹得很遠。
混雜著臭豆腐的酸和烤扇貝的辣,穿著花色馬甲的東北大哥顧不上吆喝,他的烤冷面攤位前圍滿了等餐的食客……
近日,深圳新修訂的《深圳經濟特區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優化擺賣、設攤經營管理方式。取消了全面禁止擺攤的消息強勢登上熱搜,規定9月1日開始實施。網友紛紛表示:“期待的煙火氣終于要來了!”。
修改后的《條例》允許在“商場、門店超出門、窗外墻’擺攤經營”,各街道辦事處可以根據方便群眾、布局合理、監管有序的原則劃定攤販經營場所。
其實不僅深圳放開了,北京、上海、無錫等城市也有序放開了地攤。
今年1月,北京發布《清理隱性壁壘優化消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提出由城市管理委牽頭,商務局配合,“制定實施商圈外擺經營管理規則,在重點商圈組織開展外擺試點”。
3月,上海允許區人民政府會同市有關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劃定設攤開放區,同時劃定嚴禁區、嚴控區、控制區等。江蘇無錫城管局印發文件明確提出支持“外擺位”、支持打造“夜市經濟”,并配套一系列執法管理的要求。此外杭州、昆明、廈門、成都、等地近年也紛紛探索商業外擺模式。
由此可以看出,“放開”更多是鼓勵有自用地的企業開展“外擺經營”,并不是流動攤販“擺攤”。
順義地鐵站B出口推著“滋滋冒油”的小車、點著小夜燈站在路燈下擺攤兒的“三兄弟”對內參君說,他們平時下班和周末會出來賣淀粉腸“3元1根,5元2根,每天賣出去的腸完全可以回本,但會被城管趕。”
全國各地陸續出臺實施“放開地攤經營”的相關政策鼓勵、保障了餐飲攤主外擺經營權益——從以前的“串兒炸到一半推著車跑”到現在“安心經營到深夜”。
煙火氣離不開餐飲,餐飲就是煙火氣的代表。各地政府對“地攤經濟”不斷“松綁”無疑是餐飲店外擺以及餐飲地攤經營的良好時機。
擺攤,這樣低門檻的創業渠道,也能夠讓整個市場更具活力。
后疫情時代,消費者開始愈發理性,小吃小喝便站上風口。
開放的街區空間,濃濃的煙火氣,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夜市為消費者提供著極具性價比的夜生活場景。
不到6月,社交媒體平臺上的網友們已經開始扎推做夜市攻略,帖子里對于夜市的推薦主要集中于陳列優質的小吃美食攤鋪。
不少網友跟帖“走起吧”、“天,想去!”、“我竟然不知道,好后悔好可惜這么近,好想去?!边€有不少網友直接在評論區@ 自己的朋友約飯。
一些新興夜市和擺攤創業的年輕人,也開始利用抖音、小紅書發布制作圖文和視頻,偶爾也開啟直播與網友做簡單的交流,將自己打造為“網紅夜市”和“網紅攤位”。
夜市+直播+網紅小吃,已經成為了一種新的流量財富密碼。
這也進一步炒火了地攤經濟和夜市經濟的熱度。吸引更多的同城消費者前來,以及外地消費者的“提前種草”。
今年五一期間,夜市的火爆程度就可見一斑。數據顯示全國范圍內夜間活躍度增長31.05%。
杭州的武林夜市一晚清理掉150桶垃圾,“蔥油餅西施”一天用掉230斤面粉。洛陽的新密夜市客流超2019年同期的2-3成。
而今年最火的“地攤經濟”,頂流當屬淄博燒烤。據淄博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市級生產總值1057.70億元,其中餐飲業銷售額(營業額)增長25.2%。
政策有紅利,市場有需求,地攤經濟再燃。
5月初,在北京通州的一條夜市街上,不到7點,人群涌入四周燈火、煙火繚繞的攤鋪中,舉著竹筒粽子、撕扯著缽缽雞,左右觀望著下一家吃什么。
一條街以餐飲類店鋪為主,夾雜著幾家手機維修、貼膜店、服裝店和酒類經銷店。每個店鋪門前或兩側至少有一個外擺的小攤位,有的店鋪甚至有兩個,賣各類小吃。
餐飲類門店會外擺自家攤位,非餐飲類店鋪將門口的位置租出去。
在附近商圈的人流量加持下,工作日每天下午四點人流量增多,成為本地人熟知的小吃美食街。
“我們中午2點出攤兒,人就開始多起來了,一直到晚上10點多,周末人更多,走不動道兒?!笔圪u東北大飯包的大哥閑下來和內參君聊,時不時用胳膊揉一下眼睛,8點半,大哥的雙眼帶著倦意。
東北卷餅和大包飯的小推車停在某連鎖大雞排門店的左側,攤位月租金6000元,按天來算的話就是200元一天,忙著打包卷餅的大哥對內參說,這個攤位是二樓貼鍋雞老板租下來的,二樓生意沒有一樓夜市的好,一天能賣3000多元,周末人多生意更好。
一個卷餅10元,一個大飯包15元,營業8-9個小時,300個人購買就可以達到這個營業額。
“可以賺錢,能回本,但你說賺多少算多得自己看”,老板娘一邊往餅里塞土豆絲一邊說。
在街里,想要租一個攤位需要和后面門店負責人協商具體的收費情況。
“我們門前租出去兩個攤位,按月租,一天200元,一個攤一個月收6000元。”一家韓式女裝店的老板坐在門口刷著手機說,租出去的攤位會阻擋門店的客源影響生意,但是整條街都沉浸在夜市美食的氛圍中,租出去也可以獲得收益。
同樣,街口的鹽酥雞炸貨店門口也外擺了兩個攤位,一個是自己的現炸雞貨攤,另一個租給一個賣冰粉的阿姨。
“我們自己的一個攤,還有一個一天150塊,一個月收4-5千(元)吧。”炸雞店老板無奈笑笑說,這條街大家都往出擺,租給別人肯定會擋后面自己店鋪生意,但也沒辦法。
對于這種“從眾”的心理也有叛逆的店主,一家拉面店門口空空的,店里也空空的,仿佛和這條街兩個世界。不擺攤,卻沒了生意......
城管和商圈物業巡邏式管理,會抽查。正宗四川麻辣冷串攤位后面戴著廚師高帽的攤主和戴著“執法人員”袖套的人聊起來了。
“會有物業管理人員每天來查,一般會和后面的店主核實門前的攤位是否合規經營,城管偶爾抽查攤位是否具有健康證和食品安全衛生許可證。”韓國女裝店老板說。
端著洗臉盆放在小桌子上的攤主吆喝來了一群人搶購筐里的新鮮油桃,半小時不到盆已經見底。他站在夜市街口,沒有攤位費,物業管理人員離他很遠的時候他已經賣完一盆了。
當然,蹭攤位的畢竟只是少數,合規的地點,成熟的市場去擺攤,擁有穩定的客流是上策。
隨著溫度的升高與政策的放開,今年的地攤或許會迎來爆炸式增長。
“一個小區門口,6家淀粉腸”,當擺攤漸漸的成為紅海,整個群體開始內卷。雖然看起來門檻低,但從如何選腸的品牌到如何開好花刀、煎得香,都有了更多講究。
雖然有很多餐飲小白涌入,但內參君接觸到的地攤老手,憑借對于市場的了解,可以做到出攤即營收,生意并未受到多少影響。
但面對紅海,餐飲小白想要在炎熱的夏日入場須做好前期準備,要清楚并創造出屬于自己攤位的核心競爭力,才能抓住時機賺錢,而不僅僅是“體驗生活”。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餐企老板內參”(ID:cylbnc),作者:嚴瑾。
文 / Nova 閱:3056
在線預約享受建站8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