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們的互聯網生活中突然多了個幽靈——“互聯網金融”。之所謂之幽靈,是因為它好似離我們很近,存個錢進余額寶,用個微信支付都是在參與著互聯網金融活動,但又似乎離我們很遠。
互聯網金融(ITFIN)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
互聯網(Internet)的核心價值在于互聯網精神:開放、平等、協作和分享,而金融(Finance)的本質則是信用貨幣的融通?;ヂ摼W金融是互聯網行業與傳統金融行業融合的產物,也可以說是互聯網精神和技術對于傳統金融行業的一次革命。
因此,互聯網金融(ITFIN)指的是:具有互聯網精神、以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為基礎來實現金融功能(資源配置、支付清算、風險管理、提供價格信息等)的新興金融業態。
存在即合理
互聯網金融誕生以及得以蓬勃發展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
降低了交易成本
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平臺與傳統金融機構相比,減少了大量的線下物理網點和人工服務,從而降低交易成本;
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具有去中心化趨勢,可以縮短資金融通中的鏈條,減少不必要的中間成本。例如:P2P網絡貸款,可以直接繞過銀行(金融中介)將資金需求方的貸款需求與投資方的投資需求進行匹配。
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程度
一方面,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不斷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具有范圍廣、速度快等特點,可以更容易地獲取到全方位的信息;
另一方面,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得信息處理能力獲得極大地提升,互聯網金融平臺可以更綜合地分析資金需求方、投資方以及宏觀經濟的情況,從而提高了風險定價和風險管理效率,顯著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程度。
時下金融科技是熱點
既然是熱點就會掛在嘴邊常談,可是到底它是什么?
他們會大談特談IT流程改造,談一談區塊鏈應用和大數據整合。在他們眼里,金融科技是某種可以提升金融服務效率的東西,可以是技術,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渠道。
他們會談大數據風控,流量變現,甚至在一些人口中,P2P平臺的核心業務模式——信貸撮合——便是金融科技的最佳體現。他們會一再強調自己是家金融科技企業——其實沒人認可這一點,不是現金貸,甚至也不是P2P,他們的企業本身就是金融科技。
他們會大談特談科技賦能,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布局。在他們眼中,金融科技是用于賦能金融的IT、技術和流量,而他們對金融機構的賦能,便是金融科技的最典型應用。
金融科技當下正在經歷的
與互聯網金融轉型期遭遇的又有哪些不同呢?
當互聯網的紅利逐漸減退,思考新的解決方案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當然,出路一定是非互聯網方式的。金融科技便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它的出現是如此撲朔迷離以致于在它剛剛出現的時候,人們還曾經爭論過金融科技到底是“金融”還是“科技”。從當下的發展情況來看,金融科技更像是一種科技,而非僅僅只是一個互聯網金融的替代品。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與迭代,科技手段被越來越多的運用到金融領域。
與此同時,通過科技賦能,金融領域也出現了不少以大數據風控、人臉識別、精準獲客、智能語音催收等為主的新業務模式。
伴隨著新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深入應用,科技對于金融的作用被不斷強化,創新性的金融解決方案層出不窮,金融科技發展進入新階段。
在目前看來,幾乎在金融業的每個角落都能看到“金融科技”的身影。
新技術剛萌芽
金融科技蛻變需翻越“三座大山”
思維大山
對于很多口頭上說要全面擁抱金融科技的人們來講,其實他們內心都還在抱有僥幸心理。那就是他們試圖通過加持金融科技的概念來獲得資本的關注和流量的提升,其實這是他們思想上依然有互聯網思維在作祟。如果無法摒棄互聯網思維,僅僅只是靠打概念的方式繼續獲得資本關注的話,必然無法實現金融科技的蛻變和升級。從這個角度來看,翻越“思維大山”才能從根本上破解概念至上的發展模式,真正為金融科技的發展找到正確的發展方向。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樣,僅僅只是打概念牌,不去真正做改變和優化傳統金融行業運行體系的事情,必然會將金融科技的發展帶入到另外一個死胡同。而只有將新技術、新模式、新元素應用到金融科技當中,才能真正讓金融科技不再僅僅只是一個概念,而是真正具備新“色彩”全新物種。另外,還要轉變金融科技僅僅只是一個平臺的思維慣性,讓金融科技真正從平臺回歸到行業本身,通過產品和服務費本質性改變為金融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元素和增長動力。
技術大山
如果說互聯網金融時代是概念致勝的話,那么在金融科技蛻變的時代,突破新技術應用的困境成為金融科技到底能夠發生多少蛻變的關鍵所在。盡管現在我們都知道新技術將會給金融科技的轉型升級帶來新的發展動力和賦能方式,但是如果無法找準金融科技的切入點,一味地將加持新技術看做是一個概念,那么,金融科技的蛻變又將會變成一個換湯不換藥的文字游戲。
“技術大山”的另外一個表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人都知道金融科技蛻變的原生動力來源于新技術,但是這些新技術的前期研發投入成本巨大,并不是很短時間就能夠完成的,而轉型金融科技的企業很多都是經營遭遇瓶頸的公司。如果讓這些陷入困境的公司再去投入成本去做技術研發勢必又將讓他們新一輪的危機當中,因此,如何讓金融科技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突破技術壁壘,成為金融科技能否真正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模式大山
對于任何一個新的事物來講,找到一個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等于成功了一半,金融科技的蛻變同樣如此。當下的金融科技之所以會再次轉型升級,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金融科技并未找到一個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僅僅只是按照互聯網模式進行商業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已。找不到適合自身的發展模式,必然無法實現金融科技的盈利,金融科技的轉型同樣將會成為泡影。
在金融科技轉型之際找到適合自己的商業模式遠比一味地擁抱金融科技轉型升級來得有效,找到了合適的商業模式等于找到了金融科技的現金流來源渠道,有助于金融科技轉型升級的成功。對于很多困囿于模式的枷鎖里的人們來講,翻越了金融科技的“模式大山”等于為金融科技未來真正的蛻變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彈藥”,有助于他們在未來的戰場上獲得更大的突破和勝利。
結語盡管金融科技的科技感十足,但它似乎并不太像一個進化的終點,更像是一個進階到更高層級的中間階段。無論是擁抱新技術,還是探索新模式,金融科技的加持者們都在竭力用新的技術改變那些互聯網方式無法改變的金融行業固有痛點。
掃描二維碼請關注我們
網盛遼寧云事業部
浙江網盛生意寶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碼:002095
地址:沈陽市和平區青年大街322號 昌鑫大廈F座14層
電話:024-83959235
E-mail: wy@netsun.com
微信:286313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