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行業的重要性
企業要經過春夏秋冬才會成熟,中國不少大中小企業在2018年都倒閉了,不少都是因為財務風險導致的。供應鏈金融能直擊痛點,實現多方共贏。
供應鏈金融的意義在于它創造了一種多贏的局面,通過供應鏈金融,核心企業可以緩解資金壓力,上下游企業可以解決資金流動性問題,銀行和保理也可以獲得風險相對可控的資產。
2018,中國的這些企業怎么倒下了?
盡管官方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但從年頭到年尾,還有是很多企業的經營狀況不容樂觀。
2018年1月,從年入3.5億到負債6億的知名運動品牌德爾惠宣布停業,多處資產被掛牌抵押拍賣;
5月,浙江紹興的中國500強企業盾安集團爆發出450億元的債務危機瀕臨破產;
7月,深圳容一電動宣布倒閉清算,總欠款8225萬元;
9月,曾被譽為“中國醬油第一股”的上市公司加加醬油卷入債務危機中;
2018年瀕臨破產和已經破產的企業遠不止這些大型民營企業集團,還有一些國資背景的企業:世界500強企業渤海鋼鐵正式破產,負債1920億元;
國內最大輪胎企業山東永泰因資金鏈斷裂,正式宣告破產清算……
企業要經過春夏秋冬才會成熟,不能冬天剛來臨就喊受不了。中國不少企業做大了,但同時也就做空了,現金流斷裂了。在中國死掉的大企業不少都是因為財務風險導致的,當企業擴張過快資金鏈出現問題時,企業表現在現金流量上就是不斷地融資并付息、不斷地拆東墻補西墻、不斷地累積應付賬款和推遲還款;再加上國家經濟去杠桿化,銀行銀根收緊,加強收貸和清理不良資產,這些內外因素交織在一起讓企業在病榻上沉疴死亡。
宏觀經濟下行大背景下,大企業尚且如此,中小企業生存狀況更是堪憂,尤其是融資難問題更為突出。一直以來,由于信用缺失、固定資產等抵押擔保品少、財務信息不透明等,中小企業的融資是個頑疾,近年來盡管國家出臺了多項舒緩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舉措,但銀行等主流資金供應方惜貸現象仍未有效改善,中小企業要么通過內生積累,要么高成本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獲得資金。
中小企業痛點:融資難、融資貴、融資亂、融資險
多層次金融市場的缺失,使得中小企業暴露于無主流金融機構覆蓋的尷尬境地,中小企業融資也多是“富貴險中求”,融資成本高企,且相應金融服務機構散、亂,對中小企業穩定經營造成重大影響。
從另一方面講,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仍是一片尚未被充分開發的大市場,新的金融模式、新的技術應用都可能徹底啟動行業崛起閥門。
除了融資難,中小企業資金亦受到行業擠占:
營收賬款總規模超16萬億。以供應鏈上游企業為例,截止2012年應收賬款余額已經達到16.6萬億,中小企業現金壓力巨大;
賒銷期的延長。根據《2014科法斯中國企業信用風險報告》,2013年31.7%的企業賒銷期大于60天,明顯高于2012年20.3%的企業占比,總體信用進一步惡化的趨勢非常明顯。
核心企業:“轉型痛”
中國正處于經濟的換擋期,行業產能過程、轉型壓力自不必多講,但就產業中企業來講,由于自身優劣勢稟賦不同,在轉型大潮中表現出不同的訴求。小部分掌握了產業核心資源的企業,希望利用金融業務將其在行業中長期建立起來的優勢變現;大部分中小微企業則對解決融資問題具有更強的偏好。
供應鏈金融:直擊痛點,多方共贏
供應鏈金融對整個產業鏈的再升級都是戰略級突破口。行業層面無阻力,供應鏈金融的生長將極為舒展。行業趨勢總是向阻力最小的方向發展,供應鏈金融無論對于核心企業還是中小微企業,乃至物流企業都具備明顯的益處,利益的產生并非存量之間的博弈,而是增量的創造。同時互聯網的發展更為供應鏈金融提供了難得的時代背景,多方共贏提供充足動力。
供應鏈中主體將至少在以下方面獲得益處:
核心企業切入供應鏈金融,構建新的優勢領地,其掌握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將充分發揮優勢;
中小企業獲得低成本的穩定資金,為主業提供持續動力;
第三方物流企業業務量上升,同時個別優秀企業亦可通過物流、倉儲建立的優勢切入供應鏈金融業務;
新聞中心
相關專題
掃描微信二維碼
了解更多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