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與制造業的融合主要有三個趨勢
INTERNET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對制造業帶來的變革類似于互聯網給零售業帶來的轉變,未來的制造業將是客戶選擇商家(C2B)模式與“柔性生產”的結合,從一個線性、確定的世界走向不確定、流動、網狀的世界,以銷定產、滿足柔性需求的C2B模式將成為主導,線性、固化的供應鏈也將向柔性的協同價值網不斷演化,創意為先的生產模式與電子商務C2B模式的結合也會顛覆傳統流水線生產形式,就像未來人人都有可能擁有個性化的定制智能手機。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機構以第三方物流企業和核心企業的信譽為保障,為制造業中小型供應商企業購買原材料、設備和零部件提供貸款,第三方物流企業實時監控質押品的狀態,并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必要信息,中小型供應商企業只需支付部分貨款,就可以從第三方物流企業贖回原材料、設備和零部件。
制造業“典當”式融資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貸款創新服務模式主要包括三種:1)存貨質押、2)倉單質押、3)存貨+倉單質押。這三種制造業“典當”式融資模式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創新服務,不僅解決了制造業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而且有效降低了銀行的貸款風險,也成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產品的研發更貼近產業鏈。制造業領域本身具有產業鏈化趨勢,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應和產業鏈結合起來。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是金融機構以核心企業為參考對象,根據鏈條上各個企業所處的地位,為其提供金融解決方案。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只有立足于制造業產業鏈,才能推出更符合產業鏈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所謂工業4.0,就是互聯網+制造,即智能型供應鏈。這是德國在2013年漢諾威工業展博會上所提出的概念。美國稱之為工業互聯網,我國稱之為中國制造2025。這三者的本質是一樣的,其核心就是發展新型智能制造和服務的商業模式。
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與智能制造之智能物流
現在的“智能”已經進化到泛指融自動化、電子化、網絡化于一體的綜合系統,簡單而言就是“自動化+信息化”。
目前,很多先進的現代物流系統已經具備了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敏捷化、可視化、自動化等先進技術特征。很多物流系統和網絡也采用了最新的紅外、激光、無線、編碼、認址、自動識別、定位、無接觸供電、光纖、大數據、傳感器、RFID、無線傳感網絡、衛星定位等高新技術,這種集光、機、電、信息等技術于一體的新技術在物流系統的集成應用,就是智能技術在物流業應用的具體體現。
現代物流的智能化已經成為物流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采用智能決策方法,提高現代物流系統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最終實現快速響應、準時配送的優質服務,帶動現代物流配送行業經濟效益的提高是現代物流行業發展的宗旨。智能化是物流自動化、信息化的高層次應用,它強調物流作業中使用人工智能相關技術解決大量的運籌和決策需求。
盡管智能物流與傳統物流運作的目的都是完成物料的搬運,但是運作的特點已經產生明顯的區別:
(1)傳統物流只提供簡單的位移,智能物流則能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
(2)傳統物流是被動服務,智能物流是主動服務;
(3)傳統物流實行人工控制,智能物流實施信息管理;
(4)傳統物流是單一的環節管理,智能物流是整體的系統優化。
工業4.0包含三大主題
一是“智能工廠”,重點研究智能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絡化分布式生產設施的實現;
二是“智能生產”,主要研究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
三是“智能物流”,主要通過傳統互聯網、物聯網以及服務聯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智能的物流支持。由此可見,智能物流是智能制造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對于制造企業來講,物流系統的建設大體可以分為內部、外部兩個部分:內部物流是與生產流程和工藝相關的,稱之為生產物流;外部物流是與整個產業鏈(供應鏈)運作相關的,如針對上游企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購,針對下游客戶產品的發貨等。
制造企業的生產過程不僅需要生產設備、生產工藝,還有生產物流的組織。生產物流已經成為生產制造環節的重要活動。生產物流包括各種材料形態的物流,如原材料物流、零部件物流、半成品在生產時的物流運作等。此外,生產物流還包括容器、包裝、工具等的流轉。總之,生產物流是一個相對嚴密和復雜的過程。
對于制造企業的外部物流來說,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精益化的物流配送組織是打造精益供應鏈、完成精益生產的重要前提。由于制造行業分工持續細化,越來越多的工業產品都須由眾多企業共同參與生產,甚至形成全球性分工合作的生產體系,生產出實質上是“全球制造”的產品。因此可以說,很多產品生產者已經不再是單個企業而是眾多企業所構成的“供應鏈體系”。這就要求供應鏈中的“鏈主”企業對整個鏈條中的物流運作進行管控。
不管怎樣,制造行業的全新時代已經來臨。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中提到要打造數字化工廠、智能工廠,只有實現了物流體系的信息化、數據化和智能化,才能稱得上是數字化工廠和智能工廠。因此,建設高度信息化、數據化和智能化的物流體系成為制造企業升級發展的必然選擇。
最新資訊
News Center
相關專題
Related
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是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頑疾。當前時代,科技與金融的融合勢在必行,那么,金融科技如何賦能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有望成為民企紓困的重要渠道。
隨著信息化、互聯網等技術突飛猛進發展,給供應鏈的高效整合與協同帶來了強大的技術支持,使得企業(包括制造業)猛然發現,在供應鏈層面提高效率有著眾多的可能和巨大的空間,而物流系統走向智能化是供應鏈高效整合的必要條件之一。什么樣的物流系統算作智能物流?當供應鏈撞上了“智能制造”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未來中國的供應鏈金融有望迎來發展黃金時期,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供應鏈金融的實質就是依靠風險控制變量,幫助企業盤活其流動資產從而解決其融資問題。 網盛供應鏈金融服務做到真正的解決多放痛點:中小企業“融資痛”, 核心企業“轉型”痛,直擊痛點,多方共贏。
掃描微信二維碼
了解更多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