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私家車普及被當作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事。人們這一事件的社會意義也常常被低估,似乎它僅僅是一種代步方式的革新。
你是否也正被泊車、擁堵困擾?
中國進入汽車社會是近十年的事。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是,私家車的普及在個體層面方便車主生活的同時,提高了車主的活動半徑,是宏觀層面郊區開發、城郊度假行業興起、中心商場林立的基礎,也就是說,它是構成現代社會的一環。
如今汽車也取代了“老三件”中的自行車,成為不少地方必備的彩禮,這是汽車新的社會功能
(彩禮老三件:自行車、電視、縫紉機)
不過,隨著城市化與汽車保有量上升,交通擁堵等問題接踵而至,交通危險性也與日俱增。如何幫助新手快速上手,降低駕駛門檻就成為了非常現實的問題。
車輪上的社會
19世紀末,內燃機汽車被發明,經過十余年的技術積累,汽車的大致形態被確定了下來。此時的汽車價格高昂,更像是一種屬于富裕階層的黑科技玩具。打工人想要當老司機,還要等到20世紀初期,各國廠商紛紛利用流水線裝配作業,推出分期付款等金融創新之后。
卡爾?本茨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以內燃機驅動的汽車
得益于引領技術進步的紅利,美國的汽車普及率一直遙遙領先。1919年,美國的汽車產量已經高達187.6萬量,保有757.6萬量,26%的家庭擁有汽車。此后的十年時間,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種種成果加速民用化、商業化的進程,帶來快速的經濟增長,極大地刺激了民眾的消費欲望,史稱咆哮的20年代。
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通用、福特、克萊斯勒便是在20世界初創建的
(1936年的“ 100福特轎車”廣告)
汽車行業是那個年代高科技企業的代表,行業蒸蒸日上,產品價格也日益親民,汽車市場蓬勃發展。到1930年時美國的汽車產量已達570萬量,保有3100萬輛,60%的家庭已經擁有了汽車。
汽車進入中產階級家庭帶來的不止是出行變化。私家車方便快捷,節約了等待公共交通和前往公共交通站點耗費的時間。不要小看這些零碎的時間消耗和出行體驗的區別,這會造成出行者活動半徑、出行意愿和目的地選擇的極大差異。
在美國的大多數城市,通勤都是由自駕完成的
(縱軸代表獨自乘車,橫軸代表公共交通)
今天人們熟悉的超市、汽車餐廳(快餐店的雛形)應運而生,一眾新鮮的第三產業誕生于彼時,并仍然活躍于今天。
日本是當今世界重要的汽車生產大國,它進入汽車社會的進程晚于美國,但領先于東亞其他國家。二戰后日本重建時期每千人保有汽車不到3量,且以公務用車,商務用車為主,不過這一階段經濟的快速發展為汽車市場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二戰后的日本汽車工廠流水線
1965年,日本第一條高速公路正式開通,開啟了日本大力發展高速公路的時代,也開啟了日本購買私家車的浪潮,1967日本超過德國成為第二大汽車生產國,同年日本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百萬輛,三年后銷量達到了238萬輛。1945-1975年之間,日本汽車保有量每5年翻一翻,汽車市場擴大了180倍。
1960年代,一些低成本的日產車曾成為日本中產階級的象征
到了八十年代初,日本有五分之三的客運量和十分之九的貨運量由公路承擔,高速公路與私家車的組合讓日本交通便利程度大大提升,促進了日本的人口流動與經濟發展。
可以說,無論在何種文化背景和地理形態中,汽車產業對于一個國家交通環境的推動作用,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
中國自然也不例外。
在中國開車容易嗎?
中國與日本同屬于東亞,汽車保有量提高的進程也比較類似,都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先行,汽車保有量伴隨經濟發展、城市化加速而提高的路徑。
要想富,先修路
八十年代中后期,伴隨著城市經濟改革,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吸納周邊地區農業人口來鄉鎮就業,粗略估計可能涉及1億人。隨著建制鎮設立標準和戶籍管理限制有所放寬,沿海地區的新興小城鎮迅速崛起,城市化率年均增長接近0.5%。
與城市化一同推進的,是連接城市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1984年起,一系列高速公路項目陸續上馬,1988年滬嘉高速正通車成為中國內地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這一階段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很低,但是形成汽車社會的基礎正在發育成型。
享有“神州第一路”之稱的沈大高速
也是中國大陸興建最早的一條高速公路
進入九十年代后,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城市化成為理論界的熱點,各級政府也在積極推進城市化的進程。這一階段,中國的城市化呈現出從進入小城市向進入大城市過渡的趨勢,有了“80年代農民進企業,90年代農民進城”的說法。
大中型城市經濟快速發展,人口流入量巨大,城市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張。
以100%的城鎮化率領跑全國的深圳市
2000年以后,中國的城市化率明顯加速,經濟蓬勃發展,GDP增速甚至超過了90年代末,重回10%的速度。隨著經濟的蓬勃發展,更多基建項目陸續上馬,基建狂魔的屬性就此開啟,1999年中國高速公路里程突破1萬公里,京沈、京滬高速公里這樣的主干線尚未完全通車,2009年時突破了6.5萬公里,高速公路日趨完備,里程數穩居世界第二。
其中,最長的高速公路為連云港-霍爾果斯高速公路
全長4395千米,途徑6個省,是國道主干線“五縱七橫”中的“第四橫”
(連霍高速公路主要構成部分——果子溝大橋)
隨著城市面積增加的是日常通勤時間,對于汽車的需求正在變得日益真實起來。好在經濟發展讓民眾的收入水平穩步提升,購買力大大增強,而2000年左右的新一波合資車企成立浪潮讓汽車價格變得日益親民,這一升一降讓原本顯得高不可攀的汽車成為民眾消費得起的代步工具,中國汽車市場開始井噴式發展。
“白天北京納稅,晚上河北那睡”
對蝸居在燕郊的“北漂”族來說,京通快速路再熟悉不過
2001年時,國內每百戶家庭汽車保有量不到2輛,到2010年,這一數字變成了15輛。同年,中國生產汽車1826萬輛,消費1806萬輛,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汽車產銷國。
2012年時,中國每百戶城鎮居民保有21.5輛汽車,正式步入汽車社會。
輕松成為老司機
汽車為無數家庭帶去便利,但是,隨著汽車保有量上升,城市功能區域過于集中,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問題無形中被放大,交通擁堵成為廣大老司機不可言說的痛。上班時害怕遲到耽誤打卡,堵車會一掃清晨的清新心情;下班后經過一天的工作本就疲憊不堪,還要在車海中緊繃神經,隨時準備在油門與剎車之間切換。
擁堵時的駕駛體驗讓人倍感焦慮,甚至可能激發乘客之間的矛盾,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快車道秒變“停車場”
走到并不擁堵的小路,并不意味著就可以松一口氣,道路兩旁的綠化帶、公交站、廣告牌都會起到遮擋視線的作用,沒人知道后面會不會有不守交規的行人、無人看管的小動物,不知他們會不會突然閃現到車前,讓駕駛員措手不及。
郊游是無數家庭最溫暖的回憶之一,也是私家車最溫馨的應用場景,在天氣好的周末帶家人駕車出游大概是老司機們最輕松的駕駛體驗。
不過,老司機在這時依舊要面對小概率事件的挑戰。郊外植被覆蓋率高、生物多樣性高,同時也就意味著小鳥、昆蟲誤入車內的概率更大。這些不速之客雖然體型小巧且并無惡意,卻可能因為事發突然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導致誤判、誤觸。雖然概率極小,一旦被概率砸中,帶來的交通安全隱患卻極大。
一部手機可以連接全球的今天,智能化也理應賦能駕駛,解放老司機。
東風日產天籟2021款搭載了L2級自動駕駛輔助系統——ProPILOT超智駕,為上述煩心的用車場景提供了簡潔的解決方案,融合了ICC智能自適應巡航、LKA車道保持輔助系統、TJP交通擁堵輔助系統等功能的ProPILOT超智駕系統,只需在方向盤上一鍵啟動,不需要復雜的操作設定,新老手都能自如使用,不僅能節省時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讓駕駛過程更安全。
ProPILOT超智駕啟動后,車輛可以在多種路況下設定0-144km/h的巡航車速,意味著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比如堵車、行駛緩慢、高速巡航都可以應用此功能,啟動后車輛能夠識別道路兩側的導向線,讓車身始終保持在道路的中間位置。值得一提的是,ProPILOT超智駕系統在引入國內前,進行了38萬公里國內道路測試,技術成熟可靠。
當你行駛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時,不妨一鍵啟動ProPILOT超智駕,將你的右腳也從踏板中解放出來,與此同時還能減少不必要的車速變化,節省燃料。
城市通勤也不在話下,一天的工作令人滿身疲憊,ProPILOT超智駕的自動跟車功能或許能令你在晚高峰堵車中的龜速前進中得到些許放松,在該黑科技的加持下,你的座駕能夠自動跟隨前車并保持一定車距,讓你不用再緊繃神經頻繁踩踏油門和剎車,擁堵行車帶來的疲勞感便煙消云散了。
生活中不全是驚喜有時也會有驚嚇,當有小動物突然出現在馬路上時,ProPILOT超智駕能夠自動調整速度并及時剎停,拯救不懂事的小貓小狗。
汽車與現代社會的相互影響,是科技為生活質量帶來飛躍的一個側面。當駕駛因為擁堵變成一種負擔,就應該由科技為它松綁,歸回讓生活更美好的本來面目。
荊州市天宇汽車配件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成立,坐落于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湖北省荊州市岑河鎮建設路105號,離新建的荊州飛機 場和高鐵火車站僅10分鐘車程。廠區占地面積10余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余萬平方米,總投資8000萬元人民幣。公司現有員工378人,其中工 程技術人員
在線預約享受建站8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