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制冷系統的四大部件分別是,壓縮機,蒸發器,冷凝器和節流裝置。這其中,作為空調系統心臟的壓縮機,其種類和特點相較于其他三部件更要為人所熟知。此外,蒸發器則是其中另一個關鍵部件,關于蒸發器的種類和特點,你是否了解呢?今天小編就向各位詳解下干式、滿液式和降膜式蒸發器的工作原理和結構特點。
一、原理不同
1、干式殼管式蒸發器
干式殼管式蒸發器是液體制冷劑經節流后從蒸發器一端的端蓋進入管程,端蓋上鑄有隔板,制冷劑經過兩個或多個流程蒸發并吸收載冷劑的熱量后從同一個端蓋出來后進入壓縮機。
2、滿液式殼管式蒸發器
滿液式殼管式蒸發器是換熱過程中始終液態制冷劑與液態水之間的換熱,產生的制冷劑氣體直接從壓縮機吸氣進入壓縮機,換熱面積被有效利用,提高了機組的換熱效率。
3、降膜式蒸發器
降膜式蒸發器是與升膜式蒸發器的結構基本相同,其區別在于原料液預熱后由蒸發器的頂部經液體分布裝置均勻進入管內,在重力作用下呈膜狀沿管內壁下流,并被蒸發濃縮。氣液混合物并流而下,由加熱管底部進入分離室。
二、特點不同
1、干式殼管式蒸發器
干式殼管式蒸發器的換熱器換熱效率相對較低,其換熱系數僅為光管換熱系數的2倍左右,但是其優點是便于回油,控制較為簡便,而制冷劑的充注量大約是滿液式機組充注量的1/2~1/3左右。
2、滿液式蒸發器
滿液式蒸發器的最大特點就是制冷劑(通常為氨)液體在蒸發器內占據了大量的空間,通常淹沒蒸發器的一半以上容積,制冷能力較高。但是它需要注入大量制冷劑,并且在采用氟利昂時,潤滑油的分離也是一個問題。
3、降膜蒸發器
降膜蒸發器是流動沸騰,由于管外表面的液膜層厚度小,沒有靜壓產生的沸點升高,傳熱系數高。總的來說降膜蒸發屬于小溫差情況下,但要防止結垢,影響傳熱效率。
三、滿液式與干式蒸發器結構比較
1、干式蒸發器的結構和工作過程:
干式蒸發器制冷劑在換熱管內通過,冷水在換熱管外運行,這樣的換熱器換熱效率相對較低,其換熱系數僅為光管換熱系數的2倍左右,但是其優點是便于回油,控制較為簡便,而制冷劑的充注量大約是滿液式機組充注量的1/2~1/3左右。
2、滿液式蒸發器的結構和工作過程:
滿液式蒸發器與干式蒸發器的運行方式恰好相反,冷水在換熱管內通過,制冷劑完全將換熱管浸沒,吸熱后在換熱管外蒸發。滿液式蒸發器的傳熱管表面上有許多針形小孔,管內表面上還有螺旋形凸起強化冷水側的換熱。這種同時強化管外沸騰和管內傳熱的傳熱管,使其傳熱系數較光管提高了5倍左右。
3、干式和滿液式蒸發器的優缺點
滿液式優點:
蒸發器在管內走水,制冷劑在管簇外面蒸發,所以傳熱面基本上都與液體制冷劑接觸。一般殼體內充注的制冷劑量約為筒體有效容積的55%~65%,制冷劑液體吸熱氣化后經筒體頂部的液體分離器,回入壓縮機。操作管理方便,傳熱系數較高。
滿液式缺點:
制冷系統蒸發溫度低于0℃時,管內水易凍結,破壞蒸發管;
制冷劑充灌量大;
受制冷劑液柱高度影響,筒體底部的蒸發溫度偏高,會減小傳熱溫差;
蒸發器筒體下部會積油,必須有可靠的回油措施,否則影響系統的安全運行。
干式優點:
干式蒸發器的制冷劑在管內流動,水在管簇外流動。制冷劑流動通常有幾個流程,由于制冷劑液體的逐漸氣化,通常越向上,其流程管數越多。為了增加水側換熱,在筒體傳熱管的外側設有若干個折流板,使水多次橫掠管簇流動。因而使得:
潤滑油隨制冷劑進入壓縮機,一般不存在積油問題
充灌的制冷劑少,一般只有滿液式的1/3左右;
t0在0℃附近時,水不會凍結。
干式缺點:
冷劑有多個流程,在端蓋轉彎處如處理不好會產生積液,從而使進入下一個流程的液體分配不均勻,影響傳熱效果。
水側存在泄漏問題,由于折流板外緣與殼體間一般有1~3mm間隙,與傳熱管之間有2mm左右的間隙,因而會引起水的泄漏。實踐證明,水的泄漏會引起水側換熱系數降低20%~30%,總的傳熱系數降低5%~15%。
湖北佳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設計、開發、制造、安裝售后服務、咨詢為一體的專業生產機械設備及具有自由進出口權的實業型經濟實體,其核心技術與主導產品為各種類型的蒸發濃縮、結晶設備,多樣化和高品質...
在線預約享受建站8折